WFU

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

大腸息肉


作者:張安迪 醫師 




       

什麼是大腸息肉?🤫

腸道息肉指的就是在胃腸道黏膜表面突出的隆起物,從食道到直腸整個腸胃道都有可能長息肉,而整個腸胃道最常見好發的部位就是乙狀結腸與直腸。

大部分的大腸息肉一開始都是良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低纖、高脂、高熱、少蔬果)、便秘以及致癌物等的長期誘導,息肉就可能逐步演變成癌症😱。

大腸息肉基本上可以分成「非腫瘤性息肉」以及「腫瘤性息肉」2大類,「非腫瘤性息肉」顧名思義,基本上不會有癌化的風險,常見的有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這種息肉非常常見,常見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癌變的風險相當低,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人幾乎將近一半的人都會有這種息肉,而且隨著年齡增加比例就愈多,因為這種息肉風險極低,臨床上基本上不需要特別去切除或摘除,不然可能會冒著出血或腸穿孔的可能性卻沒有得到好處,很多人在門診被醫師告知不需要特別處理的息肉,就屬於這一類。

但有一類息肉與增生性息肉在外觀上十分類似,卻具有癌變可能性的息肉叫做「鋸齒狀腺瘤」,就必須予以切除。其他的非腫瘤性息肉像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或青年性(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等,雖然癌化的可能性很低,但考慮有潛在性出血的可能,醫師還是會把他切除。      

至於「腫瘤性息肉」,即是有癌化可能性的息肉,又可分為良性的腺瘤和鋸齒狀腺瘤以及病理下已經發現癌化的惡性腫瘤息肉。腺瘤就是一般認知為會逐漸長大甚至轉變為大腸癌的息肉😭,可以依照組織病理組成分成管腺瘤(tubular adenoma佔大宗約70-80%)、管絨毛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和絨毛腺瘤(villous adenoma)3大類,有些腺瘤甚至會以外側擴散型腫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來表現。不過其實風險真正高的是進行性腺瘤(advanced adenom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指的是有較高風險轉變為癌症的腺瘤,如1公分以上、病理化驗後有絨毛成分或者高度細胞異型變化(high-grade dysplasia)的腺瘤🥶。

當然,如何鉅細靡遺的執行大腸鏡,併發症少,息肉偵測率高,又可以精準的判斷息肉的型態,對於該切除的息肉切除地完整,不該切的息肉就不要去冒不必要的風險,就非常講究醫師的細心度和技術囉! 😎😎😎


#大腸息肉

#高品質內視鏡

#內視鏡手術

#你的健康我來守護



張安迪醫師的健康手札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5688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