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安迪 醫師
黏膜下腫瘤…這是什麼啊?🤔
既然有人發問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黏膜下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基本上
消化道由內而外
可分為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與漿膜層等4-5層
所以
顧名思義
黏膜下腫瘤😱
指的就是從黏膜層以下任何一層長出來的腫瘤
跟傳統上我們說的食道癌、胃癌或大腸癌不大一樣🙅♂️
在內視鏡下黏膜下腫瘤的表面會很光滑
在腫瘤處理前
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組織確認(細胞學檢查)
不過很可惜
一般的切片檢查方法通常只切在黏膜層
所以無法取得組織做病理化驗
那…該麼辦呢?😲
不知道是什麼
我們怎麼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這時候我們會借助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 , EUS)來”猜😝”這是什麼腫瘤
內視鏡超音波就是在內視鏡的探頭前多了1個超音波探頭
在體內做超音波的概念
由此得知
腫瘤是從第幾層長出來的
大小大概多大
超音波質地均質不均質
有無其他特色像鈣化等等
藉由這些資訊📑
我們大概可以猜出像可能哪一類的腫瘤
傳統上或是不具有內視鏡手術醫師的醫院🏥
遇到這類疾病
大多在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
會分成2類
大小偏小偏向良性的腫瘤建議追蹤🧐
而偏大或有惡性可能的就轉去外科做開腹手術🔪
如果醫院有像我們這種”非常瘋狂😁”的內視鏡手術醫師
(內視鏡手術醫師本來就偏少
而黏膜下腫瘤的手術又有較高的風險與併發症
所以能切黏膜下腫瘤的內視鏡手術醫師真的是少之又少🧞♂️)
就可以提供患者另外一種選擇
內視鏡手術
利用內視鏡手術將腫瘤完整的切除
而又不需要冒著開腹手術的風險
當然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
術前的診斷非常重要
通常我的作法
是在完整檢查後📋
詳細跟患者解釋報告與目前醫學上的建議處置方法
可能會有的風險和併發症以及怎麼處理
再共同討論出最適當的處理方法
希望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與成效🥰
#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手術
#非常瘋狂
#你的健康我來守護
張安迪醫師的健康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