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安迪 醫師
天啊…
我要暈倒了…

絕對不是因為下周又受學會邀請至台大演講然後最近太忙都沒有準備…





而是實在太熱了…

人屬於恆溫動物
正常的體溫約在36-37度
我們需要經過排汗
來散熱調節體溫

如果散熱的機制出現問題
就容易出現”熱傷害”喔

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4種

高濕熱環境+體液和電解質流失
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
使肌肉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

炎熱環境+長時間站立
血管擴張幫助散熱
血液
重新分配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

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


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導致血液循環衰竭
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無力、頭暈/頭痛
、喘、低血壓、臉色蒼白等

核心體溫開始上升但很少會達到40°C


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
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呈現乾燙潮紅
狀態

開始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
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
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三快原則」:快速發現、快速降溫、快速送醫







盡量減少讓自己在溼熱的環境太久
適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適當休息
希望大家都能避免熱傷害

嗯…
還剩7天

看來我要加把勁了
為改善台灣內視鏡品質盡一份心力

張安迪醫師的健康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