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安迪 醫師
嘗到花生???🤣🤣🤣~腸道化生!!!
既然有人發問了🤔
利用時間就來跟大家分享”腸道化生”
有些患者在門診聽我解釋胃鏡報告時
可能會聽到這個詞
Intestinal metaplasia
中文翻譯”腸道化生”、”腸化生”或者是”腸上皮化生”
意味著胃的上皮細胞”變形”成像是腸細胞的外型
通常暗示著胃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情形
而變形後的腸上皮會失去本來胃上皮細胞的保護功能
胃的功能變差後又會加重慢性發炎
最後成為一個不好的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了胃癌😱
腸道化生最讓大家覺得害怕的就是它是”癌前病變”
常常患者在聽到癌前病變就會開始擔心😵
“癌症”現在的觀念大多不會突然跑出來
一般都會是從慢性發炎開始
久了細胞開始變形或者在不對的地方看到不對的細胞
再變成癌前病變
然後低度異常分化、中度異常分化、高度異常分化…
而後就變成癌症了
腸道化生既然是慢性發炎的產物
自然也就不意外是癌前病變囉!
根據統計腸道化生演變成胃癌的機率大概是在5%左右🎲
🔍有腸道化生該怎麼辦呢?
基本上目前沒有藥物可以逆轉腸道化生
但就像前面幾篇分享過關於消化性潰瘍類似的觀念
要找出胃部發炎的原因❓
盡可能的扭轉它
比如說有胃幽門桿菌就要徹底殺菌
長期吃不必要又會造成胃傷害的藥物就停掉
接著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追蹤✨囉!
常常有此疾病的患者
胃裡都是無數的腸道化生
追蹤的重要性就是要盡早🕵️找出癌變的病兆
而有沒有認真地每一個病兆都仔細看過
又或者有沒有能力早期診斷出剛開始癌變的病兆
才真的是考驗一個內視鏡醫師功力或細心度的地方😎
分享兩個真實案例
一位海軍退役將領
一開始因為胃潰瘍到我門診
切片後發現有腸道化生
於是建議定期追蹤
結果他隔了快3年才又回來追蹤
胃鏡發現5公分大的胃癌😱😱😱
只能全胃切除然後接受化療
從本來天天都可以去爬山游泳到後來幾乎都躺在病床上😭
另外一位很可愛的婆婆
一開始胃痛來找我
她說她胃痛給其他醫師看了3年都看不好😅
於是我幫她診斷出位幽門桿菌感染並成功殺菌💊
切片中一樣發現有腸道化生
建議定期追蹤
婆婆搬到台南
所以我建議她就近的醫療院所追蹤
但她還是堅持每年都要上來台中給我追蹤😅😅😅
去年發現一個微小病兆轉變為早期胃癌
用內視鏡手術順利將早期胃癌切除
不須切胃不須化療
生活品質相當好
一年多了目前追蹤都沒有癌細胞再復發
這就是定期追蹤的重要性🥰
#腸道化生
#定期追蹤很重要
#胃癌
#高品質內視鏡
#內視鏡手術
張安迪醫師的健康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