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高品質大腸鏡檢查與大腸癌預防


作者:張安迪 醫師





本周很高興受邀演講"高品質大腸鏡檢查與大腸癌預防"🥳


大腸癌已經連續16年在癌症發生率上獨佔鰲頭😱
衛服部國民健康署針對50-75歲高危險族群
提供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篩檢

免疫法糞便潛血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
藉由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
進一步抓出正在出血的發炎、潰瘍、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等病兆
這項檢查不但簡單而且沒有任何侵入性
新一代的糞便潛血免疫法(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更是不受飲食🍖、藥物💊影響
同時準確度也較傳統化學法高
對大腸癌的敏感度可達8成、精確度則高達9成

從健康政策的角度上👀
糞便潛血不具侵入性也不用清腸
在安全性與接受度都會更高
所以顯然比全面大腸鏡來得可行
所以經由糞便潛血檢查篩檢
一旦陽性的患者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實是目前較可行的大腸癌篩檢做法

而針對高危險群比方有家族史、或是遺傳性息肉症候群的族群
再經由醫師👩‍⚕️判斷風險後提早篩檢

然而😅
"大腸鏡後大腸直腸癌PCCRC"卻是最近最常被討論的議題😭
一般從大腸息肉變成大腸癌大概都要幾年的時間
那~為什麼會在前一次大腸鏡說沒有問題
結果不久卻發現大腸癌呢?🥶
常常有患者問我
"為什麼我不久前在XXX那做過檢查都說沒事,給張醫師檢查後卻發現問題那麼多?"😵
當然不是我要嚇唬大家啦!😝

對一個內視鏡醫師而言
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只是一支健保給付的內視鏡檢查
又或者是代表著守護著患者的健康💖
仔仔細細🧐的檢查
找出任何一點點的問題
正是我面對每一支內視鏡每一位患者的態度

"高品質"大腸鏡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給患者最大的保護力💪

會後的討論非常熱絡
每一位醫師提除臨床上常遇到的問題
如何可以做出高品質的內視鏡?
息肉如何處理?
如何追蹤?
怎麼區辨良性惡性?
哪些腫瘤可以內視鏡手術而不用開刀?
差點害我趕不上門診...😅

每次的演講都是很好的經驗😁
藉由分享也可以讓自己更進步🥰

#大腸直腸癌
#高品質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手術
#你的健康我來守護


張安迪醫師的健康手札